Open main menu
金融财经
国际风云
社评观点
Log in
→
什么局面,是最好的动手时机?
社评观点
发布时间:2023-05-13 11:01
作者:叶立华
来源:求实处(ID:gh_a2f5eb6a8f0c)
我回顾了一段历史。
1950年1月10日,还没有准备时间的解放海南战役,被教员一手按下。教员彼时彼刻,正在和苏联人谈,要给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我们一点什么东西。
虽然公务繁忙,外交上还要每天应付斯大林,但是教员仍然在百忙之中思考了利弊。准备不足一定打不赢,既然如此,应该多做准备。
2月1日,研究了一番需要准备多久的广东军政委员会回报,希望推迟到6月。2月9日,15兵团电告中央,说应该推迟到年底。
事情就这么压了下去。
春江水暖,感知到的总是鸭子。落叶而知秋,见微而知著,圣人洞察晦明。
古人的话固然有古人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洞见大变局,并在其中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的,从来是少数人。
4月10日,中央作战命令下达,16日,解放海南岛的战役打响,5月1日,
海南岛全境解放。
就在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6月27日,杜鲁门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隔断了台湾海峡。
历史时机就是如此,在普通人还未看到未来的时候,教员就抓住了机会,老歌唱得好,四渡赤水用兵如神。靠的不是蒋介石一样班用机枪阵地往前五米的微操,靠的是战略全局上对敌人的预判。
战略优势,才是真的优势。
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战略问题。那就是试图交易,能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我国古代有一部名著,叫做水浒传。讲的是一个叫做宋江的押司,为了功名,先造反,后诏安,结果被北宋朝廷派去剿灭其他的义军。最终在和方腊作战的时候,损兵折将,没了半数人马,成功诏安的故事。
宋江并不反对北宋的秩序,方腊讲得好,宋江只不过是在用战功来和朝廷交易,试图用其他义军的头颅来换自己一个地位。
宋江不仅不反对,还带头投降北宋朝廷,虽然剿灭了其他的义军,最后也没有搏得朝廷的认可。因为宋江这伙人,只要存在,就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于是宋江被赐了毒酒。
反对秩序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反对秩序。美帝国主义的秩序,如果不彻底的反对,就是反对不彻底,试图交易核心利益,就是在做宋江。
一开始反对帝国主义的秩序,原来不过是为了诏安,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和宋江一个下场。只有学教员,真刀真枪,决不妥协,打他一场,才能打出立国的威风。
宋江不投降,和北宋朝廷割地而治,结局要比投降好的多。
所以,唯一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动手。
美国内斗如果没有引爆美债,德国人势必带领整个欧洲一起站在对立面,德国人的选择永远不对,我昨天讲过。
所以,没有引爆美债,人家要找上门来。
到时候的局面,就会陷入被动。我们的产业升级之路,就要受到阻碍,只能去第三世界,团结第三世界,搞不发达国家包围发达国家。
如果美帝的内斗引爆了美债,如果美国的银行接连像硅谷银行一样破产,美军的存款和工资就会顷刻之间荡然无存。
秩序必将混乱。
在秩序恢复前,势必有一段空窗期。
那,就是动手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