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6 14:00
霍尔木兹海峡向来都是伊朗的后花园,同时又是全球十分重要的原油运输通道,地形还十分的奇葩,阿拉伯半岛在这里凸出来一块,伊朗国土又恰好凹进去一块,形成了一个弯曲的狭窄水道,有利于伊朗封锁,也自来都是美国海军秀肌肉的绝佳场所。 坦率地讲,我不认为美军能在霍尔木兹海峡占到便宜,所谓的“由海向陆”顶多也就对付对付完全没有海军的国家,像伊朗、朝鲜这个体量的国家都不是他能够对付的,哪怕美海军倾巢而出也在霍尔木兹海峡占不到多大便宜,毕竟伊朗可以依托广阔的陆地构建对海封锁线。 这次俄亥俄级擅闯霍尔木兹海峡结果丢人现眼,我认为多半问题出在 一线官兵好勇斗狠又缺乏专业素养 ,部队里最怕的就是这种半瓶子水晃荡的,你说他不懂吧,他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看了几个战争电影就觉得自己是战神,什么都敢去干;你说他懂吧,专业素养欠缺,不知道死活两个字咋写。于是特别爱闯祸,不晓得深浅,完了要不是把自己弄死,就是给你弄个烂摊子。 最近几年美军这种人好像是层出不穷。 前两天一艘自由级“克利夫兰号”濒海战斗舰才闹出个笑话,有可能要创造人类海军“ 最快退役记录 ”——以秒计算服役时间。后有没有来者我不知刅,但是肯定前无古人了。 从图片里我们能看到,这艘濒海战斗舰下水过程中直接撞上了拖它下水的拖船,受损情况看起来倒不至于特别严重,舰体保持了完好,而且刚下水的船不一定进行了舾装,可能只是个空壳子,后续的建造工作有可能继续,修复也花不了多少钱。 问题在于这个“濒海战斗舰”本身就是濒临淘汰的货色,总共计划建造16艘,现在已经退役或者列入退役计划10艘。首舰“自由”号,2015年才刚刚服役,2021年就退役了,服役仅仅6年时间,在解放军里刚刚才混上个“中士”服役期呢。
而这艘“克利夫兰号”还有没有修复价值值得商榷,反正都砸烂了,也还没有舾装,不如顺水推舟就这么地了吧,节约钱用在阿利.伯克3上面岂不美哉?要是这样“克利夫兰”号就创造了世界海军一个奇迹:下水到退役最快军舰,仅仅用时1秒。 其实这个濒海战斗舰才是适合去霍尔木兹海峡搞事情的军舰,而不是什么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濒海战斗舰的设计初衷就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海军“拔剑四顾心茫然”之下的馊主意, 企图在其绝对海上和空中优势下,扩充原来显得比较孱弱的对陆火力投送能力 ,使得海军进一步获得对陆地纵深的打击能力。 这个想法是美国国内军种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基于纯粹的军事实力建设考虑,主要是海军内部在新形势下企图进一步提高话语权的结果。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看全球范围内失去了制衡,颇有一点找不到北的意思,出于干涉其它国家的需要,需要一种快速的全球干涉能力。海军“趁势而上”提出的这个“由海到陆”思想,争夺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从而养活海军利益集团。 从当时看这种想法并没有太大问题, 唯一的问题在于,你不能把核心业务放弃了。 由海向陆,传统上是海军陆战队或者滚装船装着的陆军的活儿,海军只负责海上到海岸线为止,顶多在四等人牲口干活的时候提供对陆火力支援。海军的核心业务还是海上的制海权、制空权,冷战结束后失去主要对手,美国海军多少有点儿飘了,狂妄的以为短时间内不会有海上强权挑战其海上绝对优势地位,因此一下子放松了核心舰队建设,加之同时国内去工业化愈演愈烈,一个不小心自己放弃了宝贵的几十年时间。 等到中国海军崛起,一举拿下第一岛链、威胁第二岛链,辽宁舰、山东舰轮流去关岛“打卡”,2016年在南海甚至直接被逼退,美海军才大梦初醒,可惜为时已晚,这时候除了吃老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2023年了还在使用“侧滑下水”的方式,你丢人不丢人? 对于一国海军这种大型机构而言,转向就意味着混乱 ,尤其是这种“发卡弯”。从这两次事件都能看出美海军内部管理的混乱不堪,核潜艇跑去浅海,拖船拖军舰下水缆绳长度不够,背后暴露的是美海军内部管理已经严重失范,军令、政令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失效。属于军令系统的核潜艇调动、属于政令系统的军用造船保障,能同时出问题,这个麻烦可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一句话: 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