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迪看来,这是印度的致命危机!

社评观点

发布时间:2023-04-12 06:00

来源:一个坏土豆 ( ID:iamhtd )


现在,印度的人口已经增长到 14.1亿,联合国将 在最近宣布, 印度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一直保持着快速的人口增长, 1947年印度独立时只有3亿人口,到现在增长超过了10亿, 并且预计在未来的 40年里还将继续增长。

有很多媒体认为, 印度的 超级 体量会提升 它的 国际地位,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在很多 全球议题上,也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也对此很焦虑 因为在他们看来, 人口就是第一生产力,印度的人口超过中国, 必然会让他们大有可为。
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对印度来说,究竟是喜讯还是噩梦呢?

其实啊,咱们先别忙着瞎猜 ,看看 印度自己是啥反应
对于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是真的一点也不开心。
印度总理莫迪,在多个场合发出警告,担心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导致一系列的危机,在去 年印度的独立日,莫迪又专门强调了这个问题,认为人口爆炸会严重影响印度的发展,还特意点名夸奖了少生家庭,说他们很爱国。
是不是很惊奇,莫迪说印度人啊,你们只要少生孩子,就是爱国者!

其实, 印度一直在搞计划生育 ,从 1949年时就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到现在搞了70多年了。
在上世纪 60年代,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达到最高峰,生育率一度突破了6,短短的20年时间,就从3亿人口增长到6亿,翻了一番。
这让 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 大为恐慌,开始推进铁腕人口控制政策 作为印度的铁娘子, 英迪拉能动手绝对不 哔哔,简单粗暴 的进行控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甚至直接要求生过孩子的印度人绝育,否则将无法拿到政府的各项补贴。
于是 印度掀起了一股绝育狂潮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超过 800万次绝育手术,当时的数据据说有70%以上是被强行或者连蒙带骗搞的手术.....

图片


直到今天 ,印度 依然在执行严格的生育政策,如印度的北方邦规定
一对夫妇拥有超过 2个孩子,将无法享用国家福利与领取政府补助,并且也无法成为地方政府公职人员。
而且,独生子女享受 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优先录取一流大学,获得提供到 20岁的免费医疗和保险,获得免费的教育直到大学毕业,在公务员录取中给予优先录取 等。

事实上,由于印度持续的推进这项国策,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到今天,印度的人口生育率已经从6.0跌到了 2.2左右 ,但印度政府依然觉得人还是太多了,因为印度的平均年龄仅仅为 28岁, 按照这个势头下去,他们的人口增长还将持续 10年以上 一直达到16亿人口
那么,印度一直搞的生育政策对不对呢?

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如果当年印度如果随遇而安,不管不顾的随便生,按照那时的趋势, 今天的印度人口绝对会超过20亿 ,在80年代就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人口大国了。
那印度会是什么状态?

我们可以参考下埃及。
在过去的 10年,埃及人口暴增2200万人口,总人口超过一亿,是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大家可能觉得一亿的人口一点都不多,因为从地图上看埃及,感觉面积挺大,可是, 沙漠地区占了整个埃及的95% ,真正能够适宜人类生存的面积只有区区不到5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只有我们哈尔滨市的面积;
一个城市塞进去一亿多人,想想啥感觉? 于是所有的埃及人全部拥挤在狭长的尼罗河流域;

人口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为埃及带来强大的生产力,反而是沉重的负担,埃及每年的 粮食的五分之四都需要向国外购买 ,每年光这笔开支至少就是外汇储备的20%以上。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至少让人不挨饿,埃及政府每年拨付 31亿美元,让每个埃及人可以每个月免费领取150个大饼,平均下来每天可以领5个,所以到埃及满大街的看到的都是大饼,虽然天天吃得早腻了 ,但至少都能饱肚子。

图片

为了应对每年急剧增长的人口 埃及 除了买粮食,就是拼命的盖房子, 因为人太多了, 要给地方住啊。
在埃及的居民区,可以让密集恐惧症的人崩溃,楼房和楼房之间几乎没有间隔。
但这依然还是不够,于是大量的穷人涌入 6平方公里的卡拉法公墓,选择在墓穴居住,与亡魂共享生存空间,这成为了埃及特有的景观。

更要命的是, 埃及的人口出生率并不会有所遏制,现在 18-29岁的青年人口为2020万,相当于人口总数的21%。15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4.2%,埃及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年轻人,而65岁以上人口仅占3.9%。
也就是说,现在的大量年轻人和即将成长的青年, 埃及的人口出生率不会降低,还会稳定增长。
但埃及根本没有足够多的产业,也没有办法为这么多年青人提供就业岗位 ,于是每年政府大量的招募公务员,居然超过了700万,这还都是正编,如果把临时工算上,埃及有1200万政府工作人员, 占了总人口的11%以上
这还绝对不能批评埃及冗员严重,人家也是没办法,要提供岗位。
但是依然有 4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于是每年都有超过300万埃及年青人出国务工,寻找工作机会。

埃及也被人口增长折磨到崩溃,搞计划生育搞了 40年,奈何埃及全民都是信教的,根本不听政府搞的这一套,所以埃及都不敢奢望生一个就好,而是提出自己的目标两个就够了,制定的政策是家庭如果只有两个小孩,政府会提供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多了就不管了。
但并没有什么卵用。
大量的国际观察组织认为,在本世纪,埃及的人口肯定会突破 3亿。
这必然会导致人道主义灾难。

好了,我们话说回来,印度为什么对人口增长感到恐慌?
因为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 印度适龄劳动力人口中在城市只有40%在工作 ,剩下的人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或者说印度没有那么多的产业去提供工作机会。
再多个几亿无业游民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所以,看看这个数据,看看这个就业率,莫迪当然每天慌得不行,睡觉都不踏实,对快速增长的人口如临大敌。

其实吧, 所谓的人口越多越好,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完全是一些人掰着脚丫子瞎想出来的,人口越多越好,那多到什么程度算好?
比如中国,是 20亿好还是30亿好,总得有个数吧。
其实,我们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就很清楚多少个孩子是合适的?
一个家庭,绝对不是孩子越多越好,否则会拖垮一个家庭的生活,最后一个孩子都养不好
同样的,一个企业,要有多少员工合适呢?
老板也 绝对不会傻乎乎的 拼命招聘, 这样就把公司玩死了,而是根据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和拓展计划,来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

那既然如此,一个国家,凭啥就人口越多越好呢?
国家同样需要根据自己的产业结构状态来分析,多少人口才是合适的。
如果每年动辄上百万人参加国考,几乎近一半大学毕业生参加研究生考试,到 某些重点 中学当老师动不动就要求博士学历 .......
显然,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高端产业不足,或者说产业升级的目标还没有完成,并不能为所有的年青人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岗位,导致内卷的出现。
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嫌人口太少了,真搞不懂他们怎么想的

只有工业化和不断的产业升级才能提供大量的人口就业机会 ,但是印度显然是不具备这个能力。
2019年的数据印度的工业产值为3895亿美元 ,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
我们工业化提供的岗位,至少是印度的 7倍以上。

有合适的工作,人口才 能创造价值 ,否则,都是无业游民, 就只能是负担了。
印度的人口红利从来就不存在,农业人口占总比重的 70%,也就是近10亿人,10亿人生产的粮食是3.1亿吨粮食,人均0.31吨;
法国的农业人口是大约 300万,生产的粮食是6416吨,人均21吨;
法国要创造印度同样的财富,只需要印度 1/67的投入.....
因为印度并没有推进农业现代化,人口也不能进入工业化。

但是如果让印度 搞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呢?
那结果会更惨,印度会直接崩盘!
一旦农业现代化,印度最多只需要一亿农业人口,剩下的 9亿人还都是佃农,就都麻溜的失业了。
9亿人一旦涌入城市,目前城市的就业率本来就只有40%,同样找不到工作,于是这会是啥情景?
一个国家近 10亿人没事干......想想都是噩梦。
所以 印度要庆幸的是,他们和巴西不一样,巴西搞的全是大农场,用机械化的方式在生产粮食,而印度还是原始的耕种方法。
但这好歹给他们解决了10亿的就业问题。

所以, 人口要成为动力而不是负担,需要人口能进入工业化的环节,能够找到匹配的工作,不说能成为工程师,至少能成为产业工人,但这首先需要能够有教育,但印度有 2.87亿的文盲,而且印度脱盲标准极低,会写自己的名字就算能识字了......
其实我们从印度身上就能看出来,所谓的人口红利,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即使人口多要成为消费大市场,那至少也需要人人都有工作,有薪水,这样才能有消费力啊。
对于政府来说,没有任何一个政府希望人口无限制的多下去,否则就业是个大问题,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政府考虑的是怎么多搞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没几个正常人希望人口越来越多,否则人多多堆起来了,房价能不贵吗?工作能不难找吗?
人多了,博士生都去抢本科生的工作干,只有人少了,机会才更多,本科生都有可能得到博士生锻炼的机会。

事实上,从二战之后到今天的 80年时间,由于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效率越来越高,科技不断的在干掉就业岗位。
原来一个一万人的工厂,现在可能只需要一千人就能达成同样的生产目标,更要命的是,还不断的有无人工厂、无人码头、无人货运这样的新技术出现,使得能提供的岗位更少了。
所以,对于印度这样的国家来说, 人口,不可能成为红利,只有可能成为灾难!

很多人发愁说印度比我们人多,我们打不赢怎么办?
真的想多了 ......你以为打仗就是一人发一把西瓜刀,排队互砍拼人多吗?
冷兵器时代都不这样干,何况现在,决定 战争胜负 重要的是 科技
1884年,英国军队在南中非洲罗得西亚的一次战斗中,首次使用了马克沁机枪,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击退了5000多非洲人的几十次冲锋,当场打死了3000多人。
所以,是要拼数量,还是要拼质量?

说回印度,中印战争的历史数据伤亡交换率是 1比7,这还是在60年代,那这50年过去了,双方国力的差距更加拉大了。
现代战争不是拼人力的时代,否则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去发展科技,印度如果想在人口上进行碾压,根据交换比,至少需要 120亿人口才能勉强有胜算.....到现在还有漫漫长路....
那印度的生育率至少要达到 30.26 以上.....另外,还需要他们有足够的体能翻过7000米的喜马拉雅山.....
等印度超过 100亿人口的时候, 我们再去发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