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6 08:00
布林肯的三要素与中国的三原则
(这是一篇写于去年五月份的文章,当时没有发出去,就存在草稿箱里。今天刚好有事,没办法写新文,试着发一次看看能不能发出来,发不出来的话,就算了。如果能发出来的话,大家就可以脑补一下今年的今天和去年都那天相比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否则为什么今天可以发出来呢?)
2022年5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的主要内容就是中美关系。
在写布林肯演讲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发表演讲的这所大学。俗话说,有的放矢,布林肯的嘴巴既然要放矢,那自然也就是要有目标的。如果他跑到德克萨斯的那座小学去讲中美关系,估计迎接他的就会是大批愤怒且痛苦的孩子家长。所以,演讲的目标人群很重要。
乔治·华盛顿大学,顾名思义,自然跟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有关系,但这所大学并不是华盛顿所建立的,而是那个大名鼎鼎创造门罗主义的门罗总统批准建立的,用了这个校名就是为了向华盛顿致敬。是美国国会建立的五所大学之一。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得知,这是一所和政治关系非常密切的大学,首先它身上有着门罗的烙印,其次作为美国国会建立的大学,其专业方向和就业去处多是政治圈层。这里还是培养外国元首的好地方, 比如韩国的李承晚,李明博,伊拉克接替萨达姆当总统的加奇·亚瓦尔,还有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等等 。。。。都是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诸位看到这几个人名,估计也就能脑补出这所学校究竟是干什么的了。
布林肯的演讲分为三个要点“投资,合作,竞争。”
看上去似乎很是不错。每一个词都没毛病,这个世界的确需要投资,需要合作,更少不了竞争。但布林肯的投资指的却是对美国的投资,布林肯所说的合作指的是和美国的合作,只有最后的竞争,才是针对中国的。
布林肯在去年刚当上国务卿时曾经说过,“要让美国从较有优势的地位出发来和中国展开交往。”这个我们以前曾经写过,并举出了朝鲜战争后期美国代表团也曾经这样对我方代表邓华将军说过,但经过几番较量之后,美国最终还是承认,所谓的优势地位对于中国人来说,无效!而布林肯说出这番话,显然是忘了他爹他爷当年挨过的耳光了。
那么让美国处于优势地位的三要素是个什么东西呢?
首先就是投资,加大美国的产业建设,增加全球对美国的投资,重振美国经济,是投资的要点。前不久拜登前往韩国,一下飞机首先去了三星的芯片制造工厂,要求三星加快在美国的建厂步伐,然后又去了韩国现代,同样也是落实现代在美国的建厂事宜。拜登这样做有两方面考虑,首先,如果东亚形势有变,美国必须要把三星,台积电这种对美国高端产业链至关重要的生产商把控起来,既不能让中国捞到好处,也不能让美国产业断链。其次,就是布林肯所说的投资了。美国接下来恐怕会利用自己的霸权国际地位,会对全球一部分高端产业进行收拢。把这些产业都集中到美国去。在美国打造一个‘高端产业集中营’。
如今,欧洲形势不明朗。俄罗斯虽然在乌克兰取得了稳打稳扎的胜利,虽然对于欧洲的基础却没有太多伤害。但却把欧洲彻底和美国捆绑在一起了。所以,目前的欧洲产业无需变动驱赶。保持现状就可。既然欧洲各国都已经被美国绑定,且俄罗斯也没有办法伤害其根基,那就留在欧洲也没什么。再者说,随着欧洲能源的一步步紧张,欧洲自身的产业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最起码是无法扩大规模了。那么一部分产业向能源更有保障,成本相对较低的美国或美洲转移恐怕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以上,就是布林肯所阐述的投资。枪口之下的投资,其实和抢掠又有什么差别呢?
那么合作又是一个什么玩意儿呢?
合作,其实我们一直在写,对于欧洲的捆绑,对于日韩的勒紧,对于印太的规划,其实都是美国所谓合作同盟的一部分,特别是北约的继续扩张,以及北约对东亚的染指,都被布林肯用合作一词给美化了。当然,其实也不算美化,因为这个词在翻译的时候也可以叫同盟。是的,就是同盟。结盟成功后的美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竞争’了。
竞争的对象自然就是中国,这个不用多说,因为布林肯在华盛顿大学的演讲题目就是针对中国的。他所列举的三要素自然是字字句句都是针对中国的。
所谓竞争,所谓站在优势地位的竞争,其本意就是我站在高处,但你向上的攀登威胁到我的优势地位了,我要和你‘竞争’。而且,这种竞争还不是双方的竞争,而是他带着一帮国家站在高处和你‘竞争’。竞争的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高处优势向下扔石头,要么砸死你,要么把你砸下去,最不济也要砸得你无法顺利攀登。嘴上说的是竞争,下手的却都是招招要命的狠招,阴招。
对于美国的动作,我们自然有自己的处事原则。那就是中方的‘外交三原则’。
中方外长前天重申的三原则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三个词我们耳朵都能听出老茧了。但听出老茧也是这三个词,这恰恰说明了中方外交原则的一贯性和可持续性。对于这三个词我们不多做解释,我们只要知道,中国并没有按照布林肯铺垫的三要素去走,而是继续持续这我们既定的外交方针。这实际上就成了美国方面最为焦急的事情。
如今,俄乌战争已经拖住了俄罗斯的手脚,欧洲也被美国搂在怀里不能挣脱。这时候,其实是中美进行一场决定性较量的好时机。最起码对于美国来说是如此的。我们此前说过,如果中方在这个时候动手。那么世界的双轨将无法避免。这实际上也是美俄双方都愿意看到的。俄罗斯既然已经跟西方撕破脸。自然和西方撕破脸的国家越多越好,越强越好。而美国则因为中国对于世界产业链的巨大影响力,如果不进行硬切割的话,很多国家根本没有动力聚集在美国身边来和中国展开‘竞争’。甚至还会有更多的国家会离开美国和中国合作,比如目前的德国,就非常具有这种倾向。如果不是俄乌战争的爆发,美国根本无法阻挡中德,中法之间的合作。
所以,接下来,美国自然希望中国这边也能耐不住性子,在东亚动手,这样就可以让欧洲更加彻底的和中国切割,也可以借此胁迫拉美、南美诸国选边站队。就像它胁迫世界各国对俄罗斯站队一样。只是很可惜,中国不为所动。而是在按照自己的步伐,在南太,在南美,在东南亚继续实行自己的外交规划。这就叫攻守兼备吧:维护自身周边稳定的同时,在对方的实力范围内进行一些主动性动作。用不激烈但却很坚决的方式与美国进行对抗,美国的盟友们既可以看清楚中国的主动性动作,也能够体会到美国的疲于应付。从而稳住当前的局面。而对于拜登来说,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让中国出手,那么俄乌战争对美国的影响,对美国盟友们的影响就会愈加凸显,最终能不能挺住,就不是美国可以左右的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美国必然会有更加激烈、激进的动作在东亚施展,甚至不排除它会做出一些主动性的动作,比如在台湾方面做一些大陆绝对无法忍受的事情。逼着中国出手。只是这样一来,也就给了中国师出有名的借口,无疑会削弱美国盟友们的对这件事的激烈应对程度。
所以,这才导致美国不断用各种动作在东亚进行刺激。
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可以通过预判得知趋势并利用智慧闪避过去的,有些事却一定是避无可避的。当初杨志在汴京街头,其实是可以避过去的,因为对方不过是一街痞流氓,实在避不过,把牛二打一顿后扬长而去,我想杨志还是可以做到的,但那未免失去了男儿本色。而林冲却一定是避无可避的,因为对方的势力要比他强,针对他的心思也很重。所以无论他怎么避,最终还是会面对太尉高俅那庞大且无所不在的势力的。作为一个中级军官,怎么可能绕得过高俅这样一个位居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的手掌心呢?
但是我们奇怪的看到,可以避过的杨志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反手一刀,结果了牛二。而避无可避的林冲却选择了忍让,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过来自太尉府的追杀。如今的我们,其实面对的可不是街头霸王牛二,而是权倾环球的美利坚。或者我们可以避过一时,但最终的还击却是一定会出现的。除非沧州的粮仓被连人带粮烧了个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