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危机是怎样演进的?

社评观点

发布时间:2023-03-15 08:00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


01

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危机已经蔓延到英国和德国

我3月10日的《洛马公司和雷神公司的罚款,给中国交了没?》,表面上是在分析美国两家军火商是否给中国交了罚款,但事实上用这样一个具体的案例,向朋友们现场直播了一下美国军火商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是怎样导致全世界的动荡和不安的,展示了长期以来舆论场上热烈提到过的一个问题,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是怎样祸害美国以及祸害全世界的?

今天我想重复这个套路。

多年以来我们都在谈论金融危机是怎么爆发和蔓延的,这个过程有时被说得神乎其神,玄而又玄。现在我们仿佛又走在了金融危机的边缘,具体会不会导致金融危机,现在谁也不敢说,但我们可以用现场直播的心态看看美国又出现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然后来具体地感受一下金融危机到底是个咋回事。

我说的这个导火索就是,美国在3月10日宣布美国的硅谷银行破产。

首先要提醒朋友们一点的是,美国银行破产这事儿听起来蛮吓人,但也没有必要一听到说美国银行破产就觉得天会塌下来,因为,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截止到2022年底美国共有5129家银行。这5129家银行中,规模最大的是渣打银行,总资产达到2.69万亿美元,但最小的银行只有大约100万美元的总资产。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美国前五大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到了整个银行业的将近40%,这五大银行分别是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

既然5家银行的资产占到了整个银行业的将近40%,那也就意味着剩下的几千家银行的规模都是很小的。

那么我们提炼出这样的一个基本情景:第一,美国银行数量多,第二,大部分银行的规模都很小。这又意味着,在美国,一家银行破产,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

但是我们又不能说任何银行破产在美国都不是事儿,这要看一个直观的东西,就是破产的这家银行的资产规模。

而3月10日宣布破产的这家美国银行,名字叫硅谷银行,它的资产规模在美国排名第16位,而且这是美国建国以来破产的银行里面规模第二大的,规模第一大的是2008年破产的美国华盛顿互惠银行。

所以,一个基本的认知是,规模比较大的银行破产,极其容易引起更大的危机,规模小一点的银行破产我们可以忽略。

这是我看待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第1个视角。

第2个视角是,到目前为止,硅谷银行破产已经引起了连锁反应,尽管这个连锁反应并不必然意味着会导致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但不好的兆头已经出现了。

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被宣布破产,3月12日美国另一家名字叫“签字银行”的银行,也被宣布关闭。

被宣布关闭的意思就是关门,不营业了,这往往是一个银行破产的前兆,但并不必然导致破产。但总之现在关门了。

不仅在美国国内已经形成了连锁反应,这场危机已经延伸到美国以外。硅谷银行在英国的子公司,在3月13日被宣布被汇丰银行收购。而在这前一天,3月12日那天,这家银行被关闭。我刚才已经说了,关闭往往是破产的先兆,但不必然导致破产,比如英国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被关闭之后就没有被破产。那它是怎么弄的呢?就是被汇丰集团收购了。收购的价格是多少呢?回答是:一英镑。而且英国财政部特别声明,这次交易是由英格兰银行和英国财政部协商促成的,也就是说由政府促成的,政府促成这件事就不是从纯商业角度考虑,而是为了防止金融危机的蔓延。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具体地 分析美国硅谷银行在英国子公司的经营情况,但是从英国财政部和英国央行的声明可以看出, 他们非常担心这个影响英国的金融稳定,所以才促成了汇丰集团以一英镑的价格收购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

更为重要的是,汇丰集团宣称,截止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的贷款规模为55亿英镑,存款规模约为67亿英镑,美国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的有形股本预计为14亿英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从账面上看,美国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的净资产当中的有形资产部分就达14亿英镑,正常情况下,这笔交易的成交额应该在14亿英镑上下。可是这一次这14亿英镑的账面资产卖出去了多少钱呢?回答是:一英镑。

重复强调一下,一英镑,买了14亿英镑的账面有形资产(也就是说还不含账面的无形资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交易呢?因为,账面资产14亿英镑,如果经过市场评估,有可能它只值一英镑,因为如果马上可能有金融危机,这个银行可能立刻就资不抵债了。

我在原来跟朋友们讨论过类似的问题,买卖企业的资产,首先要看企业的账面资产,但是不能按照账面资产来办事,是因为账面资产还要经过评估,评估的时候就要考虑其 的各种因素,其中归根结底是要看有多少人愿意出多少钱。比如,这一次汇丰集团用一英镑的价格收购有形资产就高达14亿英镑的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还是英国的财政部和央行去促成了这个事儿,言下之意是如果没有政府促成,让汇丰银行出一英镑买账面的14亿英镑的资产,他都未必愿意。这意味着,虽然账面上有14亿英镑的资产,但拿到市场上卖,可能没有人愿意出一英镑的钱。

反过来说,14亿英镑的账面有形资产只卖了一英镑,还要政府出面说情才成交,可以肯定这家公司的问题比较大,不然,怎么会如此的便宜卖呢?

所以我们可以非常确定的说,美国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的问题也很大。

这是英国的情况,我们再说德国。

3月13日,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宣布,在硅谷银行倒闭以后,暂停硅谷银行德国分行的业务。简单的说就是关门了。接下来是破产还是被别人收购还是别的怎么着,我们要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宣布一家银行关门不是一件小事。至少从一般意义上分析,这家银行被宣布关门,意味着它问题比较大。

归纳一下:

3月10美国硅谷银行被宣布破产之后,在美国国内,已经引发了另一家名叫签字银行的银行关门了。在美国国外,已经有硅谷银行在英国和德国的子公司和分公司,被政府采取了特殊措施。

此外,目前被舆论广泛关注的还有一家美国银行名叫第一共和银行,也被广泛怀疑会出事。3月13日,周一,这家银行的股价一天下跌了62%。上周五收盘的时候的股价还是81.76美元,星期一收盘的时候的股价就变成了31.21美元,股价最低曾达到17.53美元。

稍微体会一下,上周五的收盘价是81,这个星期一的最低价是17。

有些数字是需要慢慢体会的,越体会越有味道。我这个人是一个喜欢体会数字的人,体会数字有时候比体会诗歌还有意思。如果你体会一下,如果你上周五收盘的时候买了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的股票,你的买价是81美元,过了一个周末,到周一的时候,它最低价曾经达到17美元,最后收盘的时候也只有31美元,你会是一个什么心情?

这就是体会数字带来的味道。

在这种体会中,所有的道理都可以不讲了,你都能够意识到这家银行的问题有点大,搞得不好, 会是在美国硅谷银行被宣布破产之后牵扯出了第1个连锁反应----签字银行被关闭之后,又会有一家美国银行会出事儿,这家银行的名字叫:美国第一共和银行。

所以,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被宣布破产的事儿还是挺大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是有可能导致一场类似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的。当然,这仅仅是可能,不是一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还没有任何铁证说 一定会导致这么大范围的危机。我们现在只能骑驴看书本走着瞧。


02

这事儿是咋整出来的?

总之,现在已经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了。一旦如此,全世界人都要受到牵连。我们不禁要问:美国怎么回事?怎么又整出这个幺蛾子出来了呢?

这就要说到金融危机发生的演变过程。而美国这一次所面临的危机的原因丝毫不特别,就是过去我们谈论的那个逻辑过程,我给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

故事并不遥远,首先要说到美国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印钱,或者叫放水。放水,几乎是所有金融危机的起源。

所谓放水,也就是央行开闸,让社会上有很多很多的钱。开闸的方式通常有两个:第一是扩表,第二是降息。这两个概念我在我的喜马拉雅财经专辑《货币浅说:让金融走下神坛》里面详细的说了,今天就不细说了。今天打个比方,你可以把央行想象成是一个大水库,给各个地方的人供水,而每一个商业银行就相当于是每一个村子的水塔。每个村民家里还有水缸。

央行放水,就是它把阀门开大了,有更多的水从水库流到水塔了,然后各个水塔的水龙头也开大了,于是每家每户的水缸的水也就多了。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美国央行扩表了4.9万亿美元。疫情三年,它给社会新增投放的量,比美国建国200多年以来的总投放量还要多。所以,朋友们可能能感觉到,这两年媒体上对这个事儿议论得比较多,因为实在是太吓人了。

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回答是:疫情来了, 搞不定疫情,却又要保住经济,没办法,只能放水。现在我们事后看中国对疫情进行严防死守这个策略。它不仅仅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健康,还保住了经济。因为片面的放水,将会留下巨大的隐患,而美国现在已经在经历这种隐患后果的折磨了。正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们接着往下说。

由于美国央行----也就是美联储放水,导致企业手上有了很多钱,企业把钱放在哪儿呢,肯定不会放在枕头底下,也不会放在一个皮箱里在把皮箱塞到床底下, 反过来还是存在银行,比如存在这一次出事的硅谷银行。

而银行又是干什么的呢?那就是吸纳存款,多少给点利息,有的时候不给,然后 再把吸纳的存款贷出去,也就是把钱借给别人,再收利息。

吸纳存款时给的利息肯定比较少, 贷款给别人收取的利息肯定比较高,这中间有个差额,行话叫息差(利息的息,差别的差)。息差就是银行的毛收入的主要来源,扣除它的各种成本以外,剩下的就是它的利润。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银行把存款吸纳进来之后,是要想办法把钱贷出去的。如果它不把钱再贷出去 收取更高的利息, 这单生意就亏本了。

所以,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包括这次出事的美国硅谷银行在内的美国各大银行,吸纳了大量的存款之后, 要完成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把钱再贷出去,以便收取更高的利息,否则 就要亏本。

然而,由于美国在疫情之下大放水,各个企业、各个居民都不怎么缺钱。这个时候银行手上掌握的大把的钱能借给谁呢? 它们 的麻烦来了,找不着多少人从 它们 那里借钱。

这种场景有点类似最近这几年中国很多老百姓遇到的场景,有很多时候接到电话,有人要借给你钱用,你都感觉到莫名其妙。很多人不缺钱,更不需要借钱,却经常接到很多电话,有人非要借钱给你用。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像美国硅谷银行这样的银行,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困难,手上有钱却借不出去,借不出去就挣不到利息。那么 们怎么办呢? 们可能也类似像中国这样也给很多人打了电话,但是用不上钱的人还是用不上钱,所以 还是把钱借不出去,那怎么办呢?总要让钱生钱,不能让钱躺在账本上睡觉啊。

于是 们想了一个办法。

美国的硅谷银行,用 手上的钱买了大量的债券,主要是美国国债和房债,国债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这里的房债主要是指MBS,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也是美国金融创新的一个东西,我们今天不展开说,大体上就是与房地产有关的债券。

我在以前朋友们说过,所谓买债券,其实是把钱借给别人。比如你买了100块钱国债,本质上就是你把100块钱借给了国家。

总之,硅谷银行终于用这种方式把手上大量的钱借给别人了,当然这种借法是购买债券,不是贷款(请注意,贷款的本质也是借钱给别人用。所以,我在喜马拉雅财经专辑《货币浅说:让金融走下神坛》里面说,用借钱、供求、圆三个词、五个字,可以解释大部分经济现象)。

我们继续说接下来的故事: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美国从2020年开始大放水导致社会上的钱太多了,按照我长期以来给朋友们讲的供求关系的原理,社会上的钱多了,在东西的数量不咋变化的情况下,大家拿着大把的钱都去买东西,结果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从去年开始,美国的通货膨胀这个事已经被媒体关注了很久了。通货膨胀会导致很多经济问题,没办法,美国只有遏制通货膨胀。怎么样才能遏制通货膨胀呢?那就是加息,所以美国从去年开始疯狂加息。

前面已经说了,大放水的时候方式有两个,一个是扩表,一个是降息,这样导致社会上的钱越来越多。那么反过来,加息和缩表会导致社会上的钱越来越少。

我刚才打了一个比方,央行就好比是水库,商业银行就好比是每个村子的水塔,而每家每户家里还有水缸。疫情期间美国大放水的扩表和降息,就相当于是把水库里的水多放点到水塔,水塔再把水多放点到水缸。而加息刚好相反,那就是要把老百姓每家每户的水缸的水多抽点回到水塔,再把水从水塔多抽点回到水库。

这样一来,那些在美国硅谷银行存了很多钱的那些企业,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具体原因从美国硅谷银行取款。当然这里的取款不一定是取现金,把钱从 的账户转走,也是取钱,总之钱要走了。

常识告诉我们,企业作为银行的一个储户,把钱存在这个银行,它随时都可以取走,取的时候银行必须给钱。

那么,当储户要把钱取走的时候,银行有没有钱给呢?用我们简单的思维来说,那肯定是有钱给的。因为别人把钱放在你这儿了,有没有飞,你怎么会没有钱给呢?

可问题在于,刚才已经分析了,银行是干嘛的呀?银行是指望把你存在银行的钱再贷出去争取更高利息的企业。银行拿着钱不可能放在那儿不动, 是要把钱借给别人了,要么贷款要么买债券,要么用其他的方式。

所以,银行的套路是,把别人的钱吸纳进来之后,又把其中的大部分又放出去了,只留小部分预备着你随时取钱。

比如,某一个银行自己有10块钱做本钱,然后吸纳了90块钱存款,总共100块钱的总资产,通常 要拿10块钱交给央行作为存款准备金,然后把剩下的90块钱里面的50块钱贷出去了,又拿了20块钱买了债券,还剩下20块钱,放在自己的账上,预备着别人随时取钱。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段取钱的人不超过20元, 就有钱给,如果超过20元呢? 就没钱给了。

说道这里,又要说到美联储的加息。当初是 降息和扩表,导致社会上有很多钱,后来他又折腾要加息,导致很多人要取钱。所以在去年美联储为了遏制通货膨胀而加息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美国企业都要从银行取钱。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用我刚才列举的那个数字来打比方说话,那就是像硅谷银行这样的银行本来预备的20块钱就不够用了,那么就导致别人在 这里取钱, 没钱了。

没钱了怎么办呢?刚才打比方的时候已经说了, 的大部分钱是贷款给别人了,那都是有期限的,没到期限别人不可能给 还钱, 即便主动问别人要也要不到。

那么还能想什么办法呢?刚才已经说了, 拿着手上的钱,还买了债券。

债券是可以买卖随时换现钱的。比如我买了100块钱国债,我急着要用钱的时候,我可以把这100块钱国债卖出去,就可以变成现钱。

所以,当一时间突然一下取钱的人特别多了,银行自己日常准备的钱不够的时候,银行是可以出售自己的债券,来换点现钱,应对储户的取款的。

说到这儿,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可是,恰恰相反,反而是大问题来了。

问题的根子还是在美联储。

前几年美联储大放水的时候,钱非常多,而且它导致钱很多的方法之一就是降息,降到什么程度了呢?联邦基准利率降到了0%~0.25%之间,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0利率。

当联邦基准利率降到0附近的时候,各种债券的利率大约也就在1%左右,也就是你买100块钱的债券,一年只能挣一块钱的利息,但是这怎么着也比你把钱存进银行要好,因为存进银行的利息可能是零。

出事儿的硅谷银行就是买了利率大约是1%的大量的债券,包括美国国债和MBS。

过了两年,到了2022年,美联储开始加息,去年一共加了425个基点,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由前两年的0%~0.25%之间一下子涨到了4.25%~4.5%之间。

这又导致了什么结果呢?

既然把钱存到银行挣到的利息就有可能是4%左右,那么发行债券的利率肯定要略高一点,比如现在债券的利率大约在5%左右,我们就拿5%说事。

我们看看硅谷银行这段时间面临着什么局面:取钱的人多了,正常准备的钱不够用了,于是就需要出售债券凑点现钱,应对这种情况。

可是他前两年买债券的时候利率是1%,现在市场上债券的利率是5%,这对它意味着什么呢?

假设他前两年花了100美元买了一堆债券(请允许我用“一堆”这个说法,我暂时找不到更好的表达),这些债券的票面价值和票面利率我们不去管它,总而言之,他花100美元买债券,买到的一堆债券一年可以获得一块钱的利息。

现在他想把这一堆债券给卖出去。接下来会是什么场景?

假设你有意购买它的债券,你会怎么想?你首先会到市场上去看看,如果买市场上其他的债券能挣多少利息,回答是:100块钱一年可以获得5块钱的利息。

如果你拿着这100块钱买硅谷银行的那一堆债券,他当年是花了100块钱买的,你现在如果再拿100块钱买过来,你一年能获得多少利息呢?回答是:一块钱。只有你在市场上买别的债券的利息的1/5。

请问这个时候你买不买硅谷银行手上的一堆债券?

毫无疑问 你肯定是不会买的。

那在什么情况下你可能会买呢 很明显 必须打折。打折之后 这生意划得来不 谁都知道划不来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那里有一大帮子人要在他那里取钱,他按常规准备的钱不够。

我们都知道 如果储户到银行去取钱,银行没钱给 会是什么结果,所以他咬着牙也得卖。

更要命的是 这些债券的买卖操作都必须公开透明,还要发布个公告。

发布公告又导致什么连锁反应呢?发布公告就意味着大家都知道谷银行在亏大本卖债券。比如在美国硅谷银行被宣布破产的前一天,也就是 3 9 日早上,他就宣布了出售其所有的 210 亿美元的可销售 证券 ,此举导致该银行遭受 18 亿美元的亏损。

如果你是硅谷银行的储户, 当你看到硅谷银行大亏本卖债券凑钱, 你会联想到什么 没有逼到南墙的时候,你会亏这么大本卖债券吗?所以 ,所有人 都知道 硅谷银行没钱了,不然不会这么亏大 卖债券。

当你觉得你存钱的那家银行没钱了的时候,尤其是当你无比确定他没钱了的时候,你说你会怎么办?那接下来的反应就是 你明明不急着用钱,你也要去取钱。你哪怕取了钱换一家银行存着也踏实,或者你取成现金 拿回家 放在枕头底下, 也行。只有这样, 你睡觉才 踏实

于是 越来越多的人要到硅谷银行取钱 恨不得所有的客户都想把钱从他那里取走。

这个时候硅谷银行就彻底没办法了 因为 按照我刚才给朋友们 罗列的数字 ,大约有一半的存款 以贷款的方式 贷出去了,还有一少部分是买的债券 买债券的这一部分,只要 能接受 亏本 多少还能换点现钱 。但是, 贷款贷出去的那一部分 怎么换现钱呢?你找谁要 钱吗?

所以 这事儿就彻底没办法了 所以 当美国硅谷银行 3 9 日宣布亏本出售债券之后,第 2 3 10 就宣布破产。

速度之快令人 咋舌 ,但这一切都是金融的正常逻辑 如果不是这么快,那反而不正常了。 任何 一个危机 都是孕育了很久, 然后 突然爆发的 这和任何事情的发展规律都是一样的,正 如火药的生产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爆炸只是一瞬间。


03

谁是罪魁祸首?

这就是这件事情发生发展的逻辑过程,我今天讲的比较细。

然后 我们回头再把这个逻辑过程 粗线条 梳理一下。

这就不得不提到美联储,也就是美国的央行。

美联储 干了一件什么事呢 ?归纳起来, 在疫情到来之后大放水,到 2022 年开始又开始 大抽水

大放水的时候很多人手上有钱,于是把钱存到硅谷银行这样的银行。

由于是大放水时代,银行拿着钱也找不着投资的地方,因为大家不缺钱,于是 银行 就只好买债券。

最要命的是 美联储这个家伙,它今天灿若桃花,明天冷若冰霜 前两年大放水 2022 又大抽水, 又导致大家猛一下突然缺钱 居民缺钱,企业缺钱,银行也缺钱。

居民和企业缺钱 就疯狂到银行取钱,银行缺钱就只好亏本出售债券,亏本出售债券 还要公告 ,一公告让居民和企业就更加恐慌,就更加到银行那里去取钱 。大家都到银行去取钱,直接 把银行整 崩溃了, 没办法了,只好破产。

所以美联储的一个放水和 抽水 ,也就是一放一收,一个 若桃花,一个冷若冰霜,彻底把 这个社会 给逼疯了。

这就好比是 在夏天 美联储前面把 扔到太阳底下, 40 度的高温,晒得浑身出汗乃至虚脱,突然一下又把人扔进一个 冰窖 里面 把人冻得哆哆嗦嗦。

这个时候 人怎么可能不生病呢?

所以,硅谷银行破产 以及未来可能导致的美国范围内或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说 罪魁祸首是美联储 是一丝一毫都不冤枉他的。

04

罪魁祸首背后的罪魁祸首

然而美联储为什么要这样?一会儿热 一会儿冷 ,他神经病啊?

原因是多方面的,透过过去几年我们一起看到的无数的文章都分析过 美联储在疫情期间之所以大放水,是因为美国控制不住疫情。至于为什么控制不住疫情就要大放水,我在前几年疫情期间写过几期文章都说过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去找一找听一听 我的喜马拉雅财经专辑 货币 让金融走下神坛 里面讲过基本原理 我经常说用借钱 供求和 三个词 5 个字可以解释大部分经济现象,今天说了借钱 说了供求,顺便说一下 ,用 来解释为什么搞不定疫情就要大放水。

经济这个东西说起来天花乱坠的,其实简单的说有一个字可以描述,那就是 “圆” ,因为经济的表现形式就是 钱从我这里到你那里 再到他那里,再到谁谁那里,最后转了一大圈,有可能还是又到我这里了 ,形成一个圆 。我在 喜马拉雅财经专辑《 货币 浅说:让金融走下神坛》,从 165 章《跟着货币去旅行》开始,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 服装厂 为了生产服装 从机械厂买设备,钱从服装厂到了机械厂 机械厂 为了生产机械 又从钢厂买钢材,钱从机械厂到了钢厂 钢厂 为了生产刚才 从铁矿石厂购买铁矿石 钱又从钢 到了铁矿石 厂; 铁矿石厂给工人发工资 钱从铁矿石 到了铁矿石厂的工人手上 铁矿石厂的工人到服装厂去买衣服,钱又从铁矿 石厂 的工人手上到了服装厂 转了一圈,就是一个圆,这就 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经济正常的时候,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很正常的转着圈 形成圆 周而复始, 永不停息。 但是 疫情来了,美国迟迟搞不定疫情,总是有这个企业或者那个企业因为疫情而停止运转了,比如说生病的人太多了,没人去上班了。那么钱到了 这样的企业 这里就不能往下转了。而他的下家急着 他把花传给他,他却不传了,所以他的下家也 不动了 ...... 这种情况下 为了 救企业, 经济, 银行就大放水 给这个企业贷款。

所以 ,正确 做法 迅速 搞定疫情,让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中国的这种做法。

中国的做法就是 极端 控制社会,迅速搞定疫情,然后迅速让社会恢复常态 而美国的做法是躺平, 因为让人不出门他们偏要出门,让人打疫苗他偏不打疫苗,他们要 “自由”、“人权”啥的 ...... 于是疫情迟迟搞不定,于是大量的企业长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击鼓传花的游戏 长期 没法玩 就只能大放水,让还有一口气的企业能够把击鼓传花的游戏继续传下去。这是我在 喜马拉雅财经专辑《 货币 :让金融走下神坛》 里面讲的大体的原理,今天简单的提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的去听一听。

由此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奥妙,导致这场危机的原因在于 美联储大放水,导致美联储大放水的原因 什么 在于美国控制不住疫情。

05

你我都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这一次新冠疫情的控制,其实也没有特别先进的办法,最基本的办法就是要进行社会管理,进行人员防控,简单的说就是老百姓不能出门的时候就不能出门,该戴口罩的时候就必须要戴口罩,就这么简单。这是最基本的一条,有了这一条 之后, 疫苗之类的东西才能够 发挥出相应 的作用。

而能不能做好疫情期间的社会面防控,又来源于什么呢?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其次要有全社会守纪律的共识 再次要全社会有一个基本的科学态度,比如不能把新冠当成大号的流感。

朋友们有没有感觉到 我这样说起来 就越说越虚了,今天的内容 一个很实的话题,说到 后来, 越来越虚了。

是的,这事儿只能这么说。

新冠疫情的防控 确实就是靠这些比较虚的东西,比如我在过去几年里都毫不吝啬 歌颂过中国每一个普通百姓在关键的时刻能够规规矩矩待在家里。

这就是巨大的组织纪律性,这是中国能够战胜疫情的根本基础。

中国有了这样一些好像有点虚的东西,中国 能够成功的防控疫情,从而在疫情期间不需要像美联储那样大放水 没有大放水,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后续的故事,也就不容易出现美国硅谷银行被宣布破产这样的危险事件。

由此我们 进一步 发现一个奥妙,经济的问题并不 单纯 是经济的问题 任你有多少经济学家, 你有多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如果在疫情期间没有一个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 民众 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没有 有全社会的科学精神,疫情就控制不住 疫情控制不住必须大放水 大放水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疯狂加息,疯狂加息必然导致大量的人要从银行取款,大量的银行取款又必然导致银行准备的资金不够 准备的资金不够又必然导致亏本出售证券,亏本出售证券又必然导致民众发现这个银行没钱了,民众发现这个银行没钱了,就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到银行取钱,更多的人到银行取钱必然导致银行彻底没有应对办法了, 银行彻底没办法了就 只能宣布破产。

银行宣布破产又必然导致存在银行里面的钱可能会飞,比如美国现在已经宣布对每一个在美国硅谷银行的储户提供 25 万美元的保证,可是美国硅谷银行的储户里面有 3.7 万户都超过 25 万美元,超出部分就保证不了了。而美国总统拜登在 3 13 日发布的表态里面 原话 银行投资者的利益不会得到官方的保护,他们选择冒险,当遇到风险时就会赔钱 那意思就是说 你选择把钱存在银行里这种冒险 那么现在风险来了,你就该赔钱, 活该!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客气,一点都不拐弯抹角。

还记得 202 1 年春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生雪灾之后 老百姓要 求政府解决问题,而那个科罗纳多市市长在社交媒体上明确的说:“生存和死亡,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吗?

当时中国的老百姓听到这句话都惊掉了下巴,可是那只是一个小小的 市长 啊,这一次可是美国总统拜登直接说,我重复一遍他说的话 他们选择冒险,当遇到风险时就会赔钱。

客观 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你选择投资 包括把钱存进银行也是一种投资 ,那么就选择了风险,当风险真的到来的时候,你就需要 愿赌服输 ,这和我们买股票是一样的,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拜登的这个话 逻辑上没有问题,可是一个国家的责任在于尽量的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保证 绝对不发生类似的事。但是, 美国发生 这样的事情的概率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都知道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的雷曼兄弟 暴雷 而引发的,而这一次又是美国的硅谷 银行暴雷了

而美国高概率的出现这样的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分析了 1 个直接原因可以找到美联储头上,然而他还不是 最终的 罪魁祸首,再往深处说 美国不能够很好的控制新冠疫情 而美国为什么不能很好的控制新冠疫情呢? 是因为它不像中国这样,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拥有高度纪律性的民众,拥有全民的科学意识 ...... 等等

这,才是最终的罪魁祸首。


06

什么是综合国力?

认真的品一品,强有力的政府,高度纪律性的民众,全社会的科学意识 ...... 而这一切是什么 这一切就是我在过去说过很多次很多的那个东西

那个东西叫: 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这东西 首先体现在经济上,其次体现在军事上,还体现在社会上 环境上 文化上等各方面,但这远远都还没有包括综合国力的全部内涵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 ,比如 在疫情期间,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那就是我们的综合国力。

为什么像我这样的自媒体 总是对中国充满信心 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每年经济数字的增长,不仅仅是我们看到了解放军军力的增长,也看到了我们协调了中东地区两个冤家对头 ---- 沙特和伊朗的和解 ...... 还因为 我们看到了疫情期间每一个老百姓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还看到了我们的政府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断决策雷厉风行 ......

而这一切, 是中国的综合国力的体现。

平时,把这些东西要跟综合国力联系起来,是不太好表达的,搞不好会觉得有些牵强附会,而我今天借着美国硅谷银行爆雷这个事情,终于好像能够把它联系起来,而且好想还不算牵强。

说清楚了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也必须要冷静的看到,每一个中国人,也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我们都不是圣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那就是在给综合国力添砖加瓦,正如中国古人所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天的内容太长了,必须强行打住,其实还有好多话要说。但有一个朋友们很关注的问题我必须简要说一下:

如果发生金融危机,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 只要有金融危机,一定会对中国有负面影响。

其次,如果发生了金融危机,大家都在比烂,比金融危机对谁的影响小一点,我坚信对中国的影响很小,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在金融方面有比较强的防火墙。第二,中国在金融监管上是世界上最严格和严厉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的经济政策环境跟美国不一样,具体到这件事情上,过去几年美国在放水的时候我们反而在抽水,美国在抽水的时候,我们反而在放水。

前面提到了,目前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危机已经蔓延到了英国和德国,为什么呢?首先,英国和德国在金融领域对美国设置的防火墙比较低(他们自称他们就是一家)。其次,他们的金融监管政策和美国也极其类似,宽松程度也基本差不多(还是那句话,他们自称他们是一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这几年他们国家的金融政策跟美国基本是同步的,翩翩起舞。美国放水,他们跟着放,美国抽水,他们跟着抽,

所以,如果这一次爆发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将必然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拖累。但是当危机过去,我们会发现,美国和西方世界受到的损失,会比中国更大,而且要大很多。

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该怎样评说这一个事件呢?

首先,我们也跟着一起受了罪。其次,从相对的角度说,他们的损失更大,而且很可能大很多 ,这必然会进一步缩短中国和美国之间的 差距,加速中国超过美国的速度。

这两个结果,请问你想选哪一个?

我现在很纠结。